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上海考三校生要具备什么条件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户口在上海 在外地读书 怎样参加上海高考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15]62号)文件的要求,户口在上海但在外地读书的学生可以直接报名参加上海市高考。这一政策旨在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公平地参与高考,无论其户籍地或就读地。
具体报名条件包括: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身体健康。
(三)本市户籍在沪报考对象:具有上海市常住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含具有本市常住户籍的非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此外,报名过程中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包括户口簿、身份证、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等。考生还需填写报名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现场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报名结束后,考生还需参加由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以及综合能力测试。考试成绩将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对于户口在上海但在外地读书的学生而言,这一政策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上海市优质的教育资源。
总体来看,这一政策体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于公平教育的重视,旨在为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升学机会。

上海高考学籍户籍要求
报名条件涉及上海高考,根据不同户籍背景,具体要求如下:
一、本市户籍在沪报考条件
1.本市常住户籍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2.本市非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的常住户籍人员。
二、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沪报考条件
1.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的同住子女,需在本市参加中考,父母一方连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3年,同时需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2.《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留学人员持证人的同住子女,需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3.持有效《具有本市户籍留学人员其持外国护照子女享受优惠政策证明》的留学人员其持外国护照子女,考生需参加本市中考,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2021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4.父母双方或一方现属本市常住户籍,考生持有《上海市居住证》,考生需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2021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5.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经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认定的驻沪机构工作人员,考生持有《上海市居住证》,考生需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2021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6.考生为在沪定居并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的外国侨民,需为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7.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上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在站人员,考生为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8.考生属在沪台胞,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居民身份,需为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9.考生为梅山、大屯、鲁矿三地上海后方基地单位职工子女,纳入市教委锁定名单,需参加本市中考,且需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上海考三校生要具备什么条件
优佳网(https://www.cyjyxx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上海考三校生要具备什么条件的相关内容。
所谓“三校生”高考,是指每年5月举行的“3+2”高考。招生对象包括具有上海市常住户口的全日制中专、职校、技校应届毕业生,以及部分学校经市教委批准招收的外省市学生和本市常住户口在外省市就读的应届“三校”毕业生。报名条件要求身体健康,未婚。
应届“三校”毕业生可以按照文、理专业大类对口的要求报考相关高等院校。考试由上海市统一文化课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和各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技能课考试两部分组成。一般报名时间在每年的4月上旬,文化考试时间在5月中旬,专业技能课考试由考生第一志愿报名的高校组织实施。
应届“三校生”除了参加5月份的“三校生”高考外,还可以选择参加6月份的“3+综合+1”普通高校秋季入学招生考试,但两次考试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次。两次高考的内容、要求有所不同。5月份举行的“三校生”高考考试科目为“3+2”,其中“3”为适合本市应届“三校”毕业生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文化基础科目,外语设有听力,成绩计入总分;“三校”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所以“2”为选考的两门专业技能课,由招生院校负责命题并组织考试。而6月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主要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它所要求的是“3+综合+1”,即语文、数学、外语、综合以及“加一”科目。
“三校”的教材与高中的教材内容有所不同。对于较少涉及普通高中科目内容的“三校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参加5月份“三校生”高考的考生同样享有政策加分的优惠,同样可以考本科。此外,三校生也可以参加3月份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
三校生不能报考所有高校,目前只能报考本市31所高等院校(其中本科层次院校6所、独立院校1所、高专院校3所和高职院校21所)。
优佳网以上就是优佳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优佳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优佳网:
www.cyjyxxw.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