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13 21:43:24 | 优佳网
闽南佛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9月1日,这一天,会泉法师首次担任首任院长,常惺法师则被任命为副院长,共同开启了学院的篇章。
1927年,学院迎来了太虚法师,他不仅成为南普陀寺的住持,还接任了闽南佛学院的第二任院长,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年,闽南佛学院创办了《现代僧伽》刊物,这不仅是学院的学术平台,也是传播佛教知识的重要窗口。1929年,闽南佛学院与武昌佛学院共同被确立为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彰显了其学术地位。
太虚大师在1930年增设研究部,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学术研究深度。1932年,《现代僧伽》更名为《现代佛教》,反映了学院学术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常惺法师在1933年继任南普陀寺住持及学院院长,弘一法师于1934年增设佛教养正院,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教育内容。然而,抗日战争期间,佛学院的招生活动受限,仅在1940年和1943年招收了少量学僧。
随着日本投降,佛学院被迫停办。1984年,经过批准,闽南佛学院得以复办。1986年春,学院正式复办,分为男院部和女院部,男院部设在南普陀寺,女院部则设在万石莲寺,标志着学院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优佳网
1989年,学院出版了《闽南佛学院学报》,标志着学院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闽南佛学院是一所久负盛名的佛教高等学府,一九二五年创办,位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内。
优佳网(https://www.cyjyxx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紫竹林寺闽南佛学院标志设计释意的相关内容。
闽南佛学院的标志设计,以五瓣莲花与炬光为主体,背景采用月形,象征日月汇聚。设计中,“炬光”寓意教育与智慧的传播,呼应学院的使命;莲花与日月则体现“悲智”的理念,与学院院训相呼应;五瓣莲花象征着五老峰,对应学院所在地。标志简洁大方,易于记忆,不仅展现出闽南佛学院的独特文化特色,也在新时代背景下,顺应发展需求,成为学院对外传播的重要视觉符号之一。